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据报道,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将于8月4日至8日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表面上说是庆祝两国建交75周年,其实背后没那么简单。
与此同时,外媒称4艘印度海军军舰将于8月2日访问马尼拉港,随后与菲律宾军队搞联合军演。
然而,对于这种情况中方早已蓄势待发,中国海警7月31日消息,7月以来,海警持续加强黄岩岛领海及周边区域执法巡查。
菲印关系升温
马科斯总统访印的行程与印度军舰抵菲后的联合军演窗口完全重叠,这一安排绝非偶然——印度借机通过军事行动为政治会谈造势,菲律宾则借高层访问强化外部军事支持的合法性。
两国试图通过“外交唱戏、军事搭台”的组合拳,制造国际舆论压力并提升对华博弈筹码,最主要的是,这一次海上合作活动的核心区域被划定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靠近黄岩岛附近水域。
黄岩岛是中国无可争议的固有领土,也是南海战略支点之一,长期以来菲律宾单方面宣称对其享有管辖权并多次挑起事端。
印度选择在此区域演习,显然是对中国主权的公然试探,更暗含配合菲律宾“国际化”南海争端的企图,尽管两国政府宣称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但印度媒体及学者毫不掩饰地指出,此举旨在“让中国为其支持巴基斯坦付出代价”,并向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主张发起试探。
面对菲印在南海的联合军演,中国展现出既强硬又克制的应对策略。
中国的回应
2025年7月31日,中国海警局发布消息称,自7月以来,其在黄岩岛领海及周边水域持续加强执法巡逻,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黄岩岛作为中菲争端的焦点之一,长期是中国海警巡逻的重点区域,近年来,中国在南海的执法行动日益常态化,海岸警卫队和海上民兵的活动范围覆盖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争议区域。
此次菲印军演可能被中国视为类似挑衅,尤其是考虑到印度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从“承认”2016年仲裁裁决转向呼吁“严格遵守”裁决的立场转变。
尽管如此,中国在南海的行动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克制,2024年中菲在仁爱礁问题上达成临时协议,允许菲律宾向驻守军舰补给物资,表明中国在避免冲突升级的同时,保持高压姿态。
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可能通过加强巡逻和宣传主权立场,回应菲印军演,而非采取直接的军事对抗,这种策略既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张,又避免了与印度和菲律宾的全面对峙,为外交斡旋留有余地。
虽然印菲的军事动作看似“气势汹汹”,但实质效果受制于多重结构性制约,难以撼动中国在南海的主导地位。
联动实质与力量对比
印度介入南海更多是出于战略投机而非实质性对抗中国的意愿,印度国内面临诸多矛盾,其军事力量在远离本土的南海难以持续支撑高强度行动。
即使其部分鹰派人士宣扬介入反制中国,印度的政治与军事决策层也深知在实力差距面前直接冲突代价过高。
例如,印度最先进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仅8000吨,而中国055型大驱达1.3万吨,技术代差显著制约其威慑有效性。
印度此次行动更可能是为了平衡中国在印度洋的存在,通过“刷存在感”向美日澳等盟友展示其角色,同时借机推销武器装备。
联合军演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军事效能,且必须顾忌东盟整体态度——东盟普遍不希望外部势力介入使地区沦为代理人战场。
菲律宾更不用说了,马科斯政府面临经济压力及政治支持波动,炒作南海议题塑造“捍卫主权”形象以巩固执政地位。
但菲律宾海军能力有限,长期装备老旧、预算不足,难以与域外伙伴形成真正有效协同作战能力,其“多边下注”策略反而暴露缺乏稳定盟友的困境,域外支持难以改变与中国的实力悬殊对比。
即使接收印度导弹等装备,在南海的实际部署受制于地理及中方反制能力,难以扭转整体态势,对于中国而言,南海的主权主张是其核心利益之一。
面对菲印的联合巡逻,中国可能进一步加大海警和海军的部署力度,同时通过外交渠道向菲律宾和印度施压,此外,中国还可能寻求通过与东盟国家的对话,巩固其在南海问题上的主导地位。
杠杠配资查询平台,股票配资网址,七星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